小小
企业服务顾问
8年从业经验商标有效期多久?需要续展吗?
注册商标并非“一劳永逸”,它的有效期是10年。根据我国《商标法》,注册商标自核准之日起有效期10年。10年期满如果还想继续拥有该商标专用权,需要在到期前满一年内申请续展;错过了也没关系,还有6个月宽限期可以补办续展。每次续展又可获得10年的有效期,如此可以无限次续展下去。因此记得提前续展哦,避免商标到期后因未及时续展被注销。
2. TM和®标志有什么区别?
商品名称旁常见的“™”或“®”小标记代表了商标不同的状态。简单来说:“TM”是 Trade Mark 的缩写,表示该标识作为商标使用但尚未注册成功;而“®”是 Registered 的符号,表示该商标已注册,受到法律正式保护。打个比方,TM更像是在告诉大家“我打算把这个名字当商标用哦”,但并不具备法律赋予的独占权;只有拿到注册证后标注®,才能对侵权行为理直气壮维权。所以,看到商品名称右上角有®,就意味着这个品牌名/标识已经注册成商标了,未经授权不得随便使用,否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。
3. 商标只能注册一个类别吗?
并不是!商标按照《尼斯分类》共分45个类别(第1~34类是商品,第35~45类是服务),每个类别涵盖不同的商品或服务范围。一个商标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注册在多个类别上。我国商标法自2014年起实施了“一标多类”制度,允许申请人通过一份申请在多个类别申请注册同一商标。也就是说,您可以选定与自身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多个类别一起申请,这样商标在这些类别上都受到保护。一般建议企业在核心产品/服务类别注册商标的同时,考虑注册周边相关类别,以防他人在您未注册的类别“打擦边球”使用或抢注相同商标。多类别布局虽然花费增加,但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品牌保护。
4. 什么是近似商标?如何避免?
近似商标是指两个商标在文字读音、图形外观、含义等方面相似,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容易让公众混淆误认的商标。判断商标是否近似的关键标准是看相关消费者是否容易混淆。比如名字读音几乎一样,字体造型相近,Logo图形差别不大,都可能被认为是近似商标。如果申请的商标与他人在先注册商标过于近似,商标局会以“与在先近似商标冲突”为由驳回申请。
如何避免近似商标?首先,起名要独特,不要跟风模仿知名品牌,尽量创造有显著性的名称或标志。其次,注册前先做商标查询非常重要!通过商标局官网或代理机构检索,看是否已有相同或近似的在先商标。如果检索发现冲突,可以及时调整名称或设计,避开他人的商标雷区。提前查询和规避能大大提高注册成功率,避免因为近似而白白浪费时间和费用。
5. 商标注册要多久?流程复杂吗?
商标注册流程并不算复杂,大致分以下几步:
01
提交申请:
准备好商标图样及选定商品/服务类别,通过网上系统或委托代理提交申请并缴费。
02
形式审查:
商标局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形式审查,材料齐备的发放《受理通知书》。
03
实质审查:
接下来进入实质审查阶段,审查员会检查商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、有无近似冲突等。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局应在申请提交后9个月内完成审查。目前实际审查速度有所提升,一般数月内就能初步审定。
04
公告异议:
如果审查通过,商标会被刊登在商标公告上公示3个月。公告期内任何人可以提出异议,主张该商标不应注册。
05
获得证书:
公告期满无人异议或异议不成立,商标局下发《商标注册证》,商标注册成功。
整体算下来,顺利的话大约8-12个月可拿到商标证书。从申请到拿证主要是等待审查和公告的过程,程序本身标准透明,并不需要申请人反复奔走。按照流程一步步来,耐心等待结果即可。
6. 商标被别人抢注了怎么办?
如果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名称被他人先一步注册了商标,确实让人头疼。不过也不用完全灰心,还有一些补救途径。
首先,我国法律禁止恶意抢注他人已有影响力的商标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已经在先使用并打响了一定知名度,有人却企图“不正当手段”抢先注册,你是有机会夺回来的。具体做法是:
01
及时异议或无效宣告: 如果对方商标还在公告期内,立刻向商标局提出异议,提供证据证明该商标本属于你(例如长期使用证明、宣传材料等)。若对方商标已经注册成功,可在5年内申请无效宣告,主张对方属于恶意抢注。
02
证明在先使用: 关键是收集证明材料,证明在对方申请日前,你已在商业中使用该名称并具有一定影响力。包括早期的销售记录、广告宣传、媒体报道等。这些证据有助于说服商标局或法院支持你的请求。
03
法律维权或和解: 你可以通过行政程序(商标局裁定)或司法途径(法院诉讼)要求撤销对方商标。如果对方确属恶意且没有正当权利,胜算较大。必要时也可考虑与对方协商购买商标,毕竟走法律程序时间较长、成本不菲。
当然,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—— 尽早注册!在创业初期就把核心品牌名称注册商标,是防止被人钻空子抢注的最佳办法。
7. 什么是“撤三”?如何防止商标被撤销?
“撤三”指的是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的注册商标。根据商标法规定,注册商标如果连续三年没有正当理由未投入使用,任何人都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商标。通俗点说,商标注册下来搁置不用,当“掌柜的”超过三年,商标局就有权把你的商标收回去,以避免商标资源被闲置占用。
如何避免自家商标中招“撤三”呢?诀窍就是两个字:使用!商标注册后要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使用起来,并注意保留使用证据。例如商品上印了商标的销售小票、产品包装、广告宣传册、电商平台的销售记录等,都可以证明商标在使用。如果暂时没有条件自己使用,可以考虑授权他人使用,总之别让商标躺在抽屉里睡大觉。另外,如果不幸收到商标局发来的撤三通知,也别慌:在指定期限内提交过去三年的商标使用证据,就有机会维持住商标注册。简而言之,注册商标后要定期“刷存在感”,让它活跃于市场,“撤三”就拿你没办法。
8. 为什么要注册第35类?
很多商标代理人都会提醒企业:“别忘了注册第35类!” 第35类商标到底特别在哪呢?原来,第35类属于服务商标,涵盖广告、商业经营、销售推广等服务项目。形象地说,第35类商标管的是“卖东西”和“帮别人卖东西”这块。在实际操作中,第35类常被称为商标界的“万能类别”,很多企业哪怕主营业务不在广告领域,也会把品牌名称在35类防御性注册一下——圈内甚至有句戏言叫“漏注35类,毁终生”。
注册第35类有什么用?全面保护品牌!假如你只在产品类别注册了商标,没有涵盖第35类,他人可能在第35类把你的品牌注册走,然后用在商业推广、开店招牌上,甚至在电商平台开设与你品牌同名的店铺,造成消费者混淆。注册了第35类,就等于把品牌在营销渠道和零售服务上也武装起来,防止被人“钻空子”。
特别对于电商品牌来说,第35类几乎是必备的“标配”。例如有的电商平台(如天猫的卖场型旗舰店)要求商家提供第35类的注册商标才能入驻,可见第35类的重要性。总而言之,注册第35类能让您的品牌在商品销售和推广环节同样受法律保护,确保线上线下都能放心大胆地拓展业务,不怕别人蹭您的品牌热度。
*小提示:*如果企业主营只是自产自销,前期第35类不是必须项,可以视预算和实际需求决定是否马上注册。不过随着业务扩张、品牌知名度提高,尽早补齐第35类很有必要。
9. 图形商标、文字商标、组合商标有何不同?
商标按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文字商标、图形商标和组合商标三类。它们各有特点:
文字商标:
以汉字、字母等文字组成的商标,例如品牌名称的中英文等。文字商标保护的是文字本身的显著性,注册后他人不能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商标。不论字体设计如何变化,受保护的其实是词语本身,因而文字商标在使用时比较灵活(可以任意设计字体造型)。
图形商标:
以Logo图形、符号等非文字元素构成的商标。图形商标保护的是图形设计本身。它适合于品牌的标志性图案(如苹果公司那颗被咬的苹果图形)。图形商标能防止他人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图案,但对文字部分不涵盖。如果您的品牌标识只有图形没有文字,那注册图形商标即可。
组合商标:
文字和图形等元素组合在一起提交注册的商标。比如品牌的名称加上Logo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注册。组合商标的优点是一次申请即可保护整体形象,节省费用。然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:其一,组合注册时商标局会分别审查每个元素,只要其中文字或图形有一项与在先商标近似,整个组合商标就可能被驳回,注册风险较高;其二,即使组合商标注册成功,今后使用时也不能任意拆分,必须按照注册时的组合方式整体使用,否则拆开的部分就不受注册保护。比如你注册时是“图形+文字”组合,拿到证后不能只单独用其中的图形或文字并标注®,那相当于超出注册范围。
实务建议:如果您的品牌标志包含文字和图形,最好文字、图形各自分别注册一件商标,再视情况申请组合商标。分别注册虽然成本略高,但成功率更高且使用更灵活:文字和Logo各自都有注册在先,就算组合使用或分开使用都有据可依。反之仅注册了组合商标的话,在实际使用和保护上可能有局限。因此很多代理机构都会建议企业将组合标志分开注册,最大程度保障权益(并非为了多收您钱哦,是确有必要)。
10. 有了商标能打假吗?该怎么维权?
当然可以!注册商标在手,打假的“底气”就有了。商标是依法赋予品牌的独占使用权,他人若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你的商标标识(例如假冒产品上使用你的品牌名/logo),就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。拿到商标注册证后,您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权打假:
电商平台投诉:
在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,如果发现有商家售卖假冒您的品牌的商品,您可以凭商标注册证向平台知识产权投诉渠道举报。平台核实后会下架侵权商品链接,并处罚违规商家。这是很多品牌打击网售假货的快捷方式。
行政举报:
向市场监管部门(原工商部门)投诉举报侵权线下商家或制假窝点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有权查处侵权行为,责令停止侵权,没收并销毁假冒商品,甚至扣押用于制造假货的工具,并对侵权者处以罚款。行政执法的好处是效率较高,能迅速制止侵权和查扣假货。
司法诉讼:
对于情节严重、损失重大的侵权,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。法院经审理可判令侵权人停止侵权、赔偿损失等。如果侵权行为触及刑事犯罪(如涉案金额特别巨大),还可由公安机关介入,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,真正把造假者绳之以法。
总之,有了商标这把法律武器,打假维权就有据可依、名正言顺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以视侵权情节轻重,灵活运用上述途径:线上发现假货先平台投诉,下架处理;线下假货猖獗则借助行政执法及时打击;必要时诉诸法院索赔,震慑不法分子。保护品牌既要未雨绸缪注册商标,也要善用法律手段主动维权,才能让自家品牌行稳致远。
前,请勿添加到其他站点,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。--> <--这段代码是专属于这个站点的:www.xiaoxiaochuangye.com 此段代码添加前,请勿添加到其他站点,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。-->